98㎡三房格局,动线重塑×收纳整合×简约奶油风
本帖最后由 赵婷-零玖贰捌 于 2025-4-27 14:57 编辑案例背景
有时候,一个项目的开始,比想象中更简单--是朋友介绍的,说这个业主小两口人很有趣,还有一只叫“铁铁”的狗,特别粘人,也特别有戏。
第一次见面是在交房不久后的下午,屋里空空荡荡,铁铁在客厅里跑得飞快。那时候我们就知道,他们要的,不是“空间多大”,而是“空间好用、好住、有趣”。这恰好也是我们最擅长的。
业主喜欢整洁,不喜欢花哨;男主爱做饭,厨房一定要顺手;女主在意收纳,但又不想牺牲空间感。还有铁铁,它的玩具、它的床、它的“散步通道”--都得算在设计里。
我们就像是朋友之间的对话,一点一点摸清他们的节奏,也在每一次沟通中,把「生活感」和「空间逻辑」做了取舍和平衡。于是,这套客餐厅通透、厨房可封可开的三居室,慢慢成了一个“有温度的日常空间”。
从白色为底的干净气质,到小狗玩耍时不碍脚的动线,再到卧室、工作间、洗手台这些细节处的小巧思,这个家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一起“生活”出来的。
装修前
客户的问题点:
1.现在的客餐厅看起来是两个分区,是否能打通之后更敞亮?
2.原本厨房太像“单独一个房间”,做饭的时候总觉得孤单,有办法改善吗?
3.两间卧室都不大,家里东西又多,柜子不够怎么办?
设计师的思考点:
1.在不破坏原始结构的前提下,是否能重新梳理视觉与动线关系,让“串联”不止于空间上的连通,而是一体化生活方式的延展?
2.厨房是功能空间,但也承载家庭成员的互动情绪,是否可以通过开口方式、视觉渗透或空间联动的设计,让“做饭”成为一种被看见的生活片段?
3.除了“加柜子”,是否有更多策略来提高单位面积的储物效率?比如通过利用垂直空间、嵌入式收纳、窗台柜、动线夹角等低频区域做“潜收纳”?
装修后
厨房是封闭的、餐厅偏窄、玄关像通道、两个次卧分得小小的……每个功能都“对",但都只做到“有”。但这个家的主人是一对对生活有要求的年轻夫妻,还有活力满满的小狗铁铁,空间不仅要“能用”,更要好用、好住、能共处。所以,我们真正着手思考的,是:如何让空间之间产生连接,让日常使用回到一种舒展与自在的节奏里。
客厅原本被“电视墙+沙发”卡成了过道感,于是我们干脆把阳台封窗,在结构上顺势打造出阳台客厅餐厅一体化空间,动线重新铺开。现在这里是吃饭、工作、陪狗狗玩、朋友来时聊天的主场,整片区域有一种“每天都在用”的真实感。
厨房原本封闭、狭窄,所以直接打通厨房墙体,形成一个开放但又能灵活独立的操作区。中间采用黑框玻璃推拉门设计,日常使用时可开放可封闭,灵活应对不同场景。空间变大了,储物增加了,动线也更顺畅。并且玻璃的应用反而增加了客餐厅方向光线的引入,空间更加通透。
储物空间的优化不靠堆柜子,而是通过结构调整和系统布局解决.
原本的储藏间与次卧合并,形成两个尺寸更均衡的卧室,其中一间做了榻榻米+书桌+书柜一体设计,功能完整,几乎全屋皆可收纳。餐厅整面餐边柜内嵌冰箱,阳台也做了到顶收纳与洗烘一体嵌入式布置。所有柜体统一采用浅色面材,与墙面融合,既满足储物,也不过度打扰空间视线,反而拉伸了空间感。
玄关
家门口的这个区域,是我们和屋主最早讨论起来就特别上头的区域--虽然面积不大,但却承担着进出流线、储物收纳和空间情绪的“第一印象”。
我们没有做复杂造型,而是选择用整面纯白一体柜结合底部镂空,一些随时更换的鞋子可以轻易隐藏也不会外露。整体保持走道线条的干净顺滑。
另一侧的墙面与飘窗,我们刻意留白,在光线流动下反而多了一点柔和的留白气质,偶尔也可以充当换鞋凳的功能。进门右手不远就是洗手区,设计上做了开放式台盆+独立镜柜的组合,方便洗手和临时梳理,和深色入户门的对比,也形成了视觉上的起承转合。
再往里走一步,空间的视野就自然展开,温柔的光线从客厅尽头漫进来,一路铺满地面、墙面、柜面一一每次回来都能看到屋里洒满了阳光。
从玄关看向客餐厅,是这个家最通透的一条视觉通廊。自然光从落地窗泻入,光线顺着白色地砖铺展开来,一直延伸到厨房中岛,带出一种“迎面而来”的温柔感。
这样的布局让动线变得非常清晰好用:回家后,从换鞋、放下钥匙到洗手、倒杯水,动线顺滑无拐角,没有多余的步骤。这种“走进去就能松一口气”的体验,其实是通过极简风格与合理分区默默完成的空间暗示。
从照片中还能看见一个小细节--岛台与餐桌的组合刚好成了视线的一个亮点,绿植的线条也在这里绽开,像是为这个家的日常加上了一点仪式感。不用特别布置,只要摆上一束应季的花,家就自带一种“欢迎回来”的氛围。
客厅
客厅没有选择复杂的造型或高调的装饰,而是回归到空间本质一-留白、通透、松弛。通过调整原始结构,将阳台纳入客厅区域,一整面通透的纱帘背后,是铁铁最爱的阳光跑道,也是自然光柔和流入的路径。
全屋以奶白为基调,没有强调“客厅要多大”,而是让每一次坐下、走动、躺平都足够轻松自在。这个客厅,不是“展示空间”,而是生活本身的背景。
电视墙采用顶天立地的一体柜形式,收纳和展示功能兼具。特别定制的黑白配色,让电视和周边储物融为一体,视觉上更加整洁统一。开放格里悄悄藏了几只可爱的娃娃,也让整个空间多了一点温柔的俏皮感。
值得一提的是阳台洗烘机组的设计。设计师保留了阳台框架,但通过定制柜体与洗衣设备的“内嵌组合”,让这个区域成为日常生活的高效后台,也从视觉上巧妙延伸了客厅尺度。未来,这里也可以是养猫养狗的“小阳台剧场”,看铁铁晒太阳、啃玩具,也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难得的慢生活日常。
主卧
主卧空间沿用整体浅米色调,在光线的流动中铺展开来。为了让居住者有更沉浸式的放松体验,我们在床头做了黑色床头板,搭配绒感床品,视觉上柔和,身体也能更彻底地放松。
整排顶天立地衣柜从床尾一路延伸至窗边,隐藏了生活的体积感,也保障了收纳的系统性。靠主卫处保留出一个书桌,偶尔也能作为梳妆台使用,不显局促。我们希望这个房间不仅是睡觉的地方,更是一个可以“暂停”的角落。
在色调处理上,延续全屋“低饱和、低对比”的氛围。床品与地砖、墙面统一于浅米与奶白之间,搭配少量黑色点缀的柜体色,视觉上不过于轻飘,日常也更好打理。
房间一侧的通过推拉玻璃门连接主卫,空间虽紧凑,但通过材质、色温、灯光统一处理,实现了使用上的便利与视觉上的一体感。在未来的日常生活里,这里可以是早上洗漱后直接换衣出门的动线,也可以是深夜回家后一盏床头灯下的静默时光。
次卧
次卧为长辈或者朋友来访或小住而设。设计以“温和”“便利”为主轴,没有过多装饰,但在细节上保持体贴周到:靠墙的通顶衣柜满足储物需求,床头加装插座与黑色饰面靠背,方便起夜或日常充电,也与主卧在材质上做了统一呼应。
书房
考虑到短期内还不会正式启用为儿童房,这里暂时作为书房和储物间使用,定制的榻榻米延展了完整的收纳系统,也让床与书桌与衣柜自然衔接,视觉上统一又实用。书桌位置无遮挡,光线柔和宜人,是偶尔居家办公或安静翻书时最舒服的角落。
这是一个可以“慢慢长大”的空间--现在收纳生活所需,未来装下一个孩子的童年。
卫生间
玻璃推拉门背后是主卫,保留了内卫空间该有的隐私感,但视觉上依然透亮。内部功能区明确:干湿分离的设计让使用更有条理,定制台盆柜压低了视觉重心,带来更清爽的日常秩序。整体色调仍以浅色为主,延续主卧的平静与克制,是一个可以自然融入早晚作息节奏的空间。
干湿区地面制造高差,防止水溢出淋浴区则隐藏在最内侧,虽无拍摄画面,但实际内部配置了嵌入式壁龛、黑色挂钩与地漏系统,使用时顺手、收纳有序。全区使用防水哑光砖与黑白灰极简五金,呈现出统一的干净感。
厨房
厨房是这个家最“安静但高效”的存在。我们将其设计为独立但不封闭的形式,利用黑框玻璃联动推拉门作分隔--关上可隔油烟,打开即融入公共空间,兼具实用与开放感。
原始厨房空间较为狭长,但采光良好,于是我们保留原有窗位,并采用全白柜体+深灰台面的配色来拉伸纵深感。两侧操作区做了明确分工,一侧是“烹饪区”,灶台与抽油烟机集于此。另一侧则设置为洗切动线形。日常时从左侧冰箱拿出食材,进入尽头水槽清洗,转身备菜与炒菜,形成了清晰的工作三段式,动线流畅、功能完整。
细节上,我们特别设置了大单盆洗碗池+洗碗机的组合,搭配左侧的储物高柜和内嵌冰箱区,让整个厨房拥有不输大户型的使用体验。
这样的厨房,不仅为日常下厨提供效率感,也能轻松应对未来三五好友来家中聚餐的需求 --滑门一开,热气腾腾的锅铲声便成了家的背景乐 。
餐厅
餐厅里没有做太多“装饰性”,而是把重点放在尺度感与实用性。嵌入式升降插座、靠墙的咖啡机和储物系统、桌面与岛台相接的形式--这些细节都源于一次次现场沟通后的调整。它可能不是一个社交型餐厅,但却是一个能让两个人从早到晚都能找到用法的区域。
空间色调延续客厅的平和,让人不自觉想慢下来。未来的某天,这里或许还会多出一把儿童椅、一副画笔、一只新碗,那些未知的生活,也都预留了空间。
吊灯设计也别有用心,三枚圆环轻盈垂下,不喧宾夺主,却能在夜晚为餐桌营造出一小片专属的温暖舞台。无论是两人静静吃饭,还是偶尔朋友来访围坐小聚,灯下氛围都恰到好处。
岛台采用圆角设计,不仅视觉更柔和,也提升了在空间中行走的安全性。壁挂的的全自动咖啡机与净饮机区域,也将日常饮品的便利性提升了一个档次,像平常在家办公时,随手一杯拿铁就能开启专注的一天。
岛台+餐桌的设计,既满足双人日常轻盈使用,也能应对亲友小聚。插座设置在桌侧边缘,方便使用电锅、火锅或是偶尔办公时笔电充电,不打扰桌面本身的清爽整洁。
我们也考虑到了空间的视觉延续性,米白调铺底,黑色线条点缀,保持整体轻盈的同时兼顾层次感。午后阳光照进来,铁铁就在餐桌旁打个盹,家就在一呼一吸之间变得柔软下来。
从视觉语言来看,这里给予空间更多触感与呼吸感,餐边柜的黑色玻璃吊柜也与厨房玻璃门遥相呼应。墙面预留的空白也刻意不做装饰,为的是让未来生活可以自由“长出”属于自己的温度:贴一张合影,挂个菜单板,或是一张铁铁的手绘像,都能慢慢填满这个家的故事。
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