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如水,淡雅如莲 禅意之美源于我们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
时代蝶变,美学是“生活与艺术的最终结合”,生活方式代表着艺术审美。会所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美学禅意,不仅代表其本身的文化内涵,更是个人品味的体现。禅意,追求简素、纯净、淡然的空间美感,为人们带来淡然清雅、宁静超凡的空间意境,追求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01/ 清雅 Elegant 前厅 —
设计采用东方禅意为会所的整体设计理念,以太极、茶道为导向,空间洋溢着大气、自然、静寂、清雅的精神特质,净化喧嚣尘世中人们心灵的浮燥,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丢弃繁复的色彩和装饰, 用质感舒缓情绪,生命力极强的翠竹, 赋予空间动态灵魂, 为人们带来淡然清雅、宁静超凡的空间意境。 冷暖色调的柔和过渡, 在间接光和透射光的朦胧意境中, 烘托出前厅的文脉意向。 通过空间的逻辑梳理, 最大限度延展出整体性和通透度, 客户接待之余, 同时满足阅读、小酌等功能集合, 使东方意味染上了理性氛围。 月窗与禅意“物件”的配合使用, 禅茶空间延续整体设计基调, 木纹肌理与禅意相融合, 墙面和等距而立的器物形成空间层次, 在一张一弛间使空间得以平缓呼吸。 对景一旁的翠竹,安静平缓的线条, 形成器物向景观的过渡, 以线性塑造空间的延续性和互动性。 于动态欢庆的同时, 表达对纯洁而驻留的渴望。
02/ 简素 Invigorative 走道 — 设计巧妙的将走廊与各个空间的界线打开,弱化界线,使走廊变成每个空间的过厅,各个空间也能独立。空间注重功能的同时强调色彩、材质、尺寸、细节及饰品等给人的感官体验。 贵宾接待厅以素色为主调,保留茶道文化、文房四宝等中式精髓,通过造型、色彩与材质的和谐统一,营造淡然清雅、宁静超凡的意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均衡美。 采用大量的木质元素作为空间主要材质, 结合跳跃设计手法创造空间的起伏变化。 透过两旁的灯光与雕塑, 创造出奇妙的空间戏剧性。 空间使用了借景的手法, 于通透与隐约间营造若隐若现的朦胧美, 让空间结构渐入自归隐的轻盈之境。 通过格栅门,与背景墙相望; 一侧是通透,一侧是大气典雅, 透空的格栅空间重影墙景, 利用格栅打造出多重景观, 呈现空间的交错。 由内而外,由近及远, 描绘谦逊、素朴、自然、空灵的空间仪态。 木纹肌理与灯光、物件禅意相融合, 肌理与物件间的变化动态, 为空间场域注入灵动气息。 隔而不断,空间形态上更加轻盈, 与主色调相呼应,赋予作品更多的洒脱感, 蕴含着自由、包容的禅文化。
03/ 纯净 Pure 多功能厅 — 太极多功能厅设计采用新工艺材料,将日本国宝《松林图》与玻璃相结合,意境深远,打太极时人与物相互映衬,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透过通透的格栅门、景观等立体元素, 营造沉浸式的空间体验。
04/ 淡然 Indifferent 贵宾接待室 —
空间运用色彩、灯光、材料的对比与搭配,借景造景,相互渗透,演绎出太极的阴阳交互,空间的小中见大。 帘前白纱似透非透, 以“空”摄“实”的朦胧里, 架上藏纳古物雅玩, 谈笑风生看沉浮,闲情逸致存高远。 椅坐立正中,仪态沉稳端庄, 副椅周围环绕有序有章, 主椅背景左右对称,有物有序, 山水画自上而下, 为整个空间带来大气磅礴的气势。 借景东方,玩物适情, 以轻逸自然的艺术手笔使空间再生妙趣, 有新韵而不轻浮,欢愉之间, 将儒雅之士闲心享春秋的情致推到极致。
05/ 宁静 Quiet 大包房 —
在简约的中式折叠门及抽象莲花造型的映衬下,丰富空间表 情,强化太极主题,摒弃传统设计中的繁琐要素,保留材料的自然状态,展现出简素淡雅的意境空间。既隔又合的空间在线与光的营造下,宁静而深邃,从容而淡定,东方美学意韵融满整个空间,在体现东方浑厚文化积淀的同时又营造出空与静的特征。 摒弃雍容繁复的装饰, 将新中式元素与现代材质巧妙柔和, 素雅与灵动兼得, 形成了一个气定神闲隐喻于禅的空间氛围。 柔和的光照营造高雅与平和, 宁静超凡的空间意境, 让人与空间的距离再一次被拉近。 木质材料与浅色的软包, 含蓄内敛将色调沉淀。
06/ 均衡 Equilibrium KTV/红酒雪茄 — 以《弹琴仕女图》为素材,打破传统KTV的做法,营造出闲散恬静的歌乐空间氛围,与整个会所相互融合。红酒雪茄区注重功能的同时强调色彩、材质、尺寸、饰品等的搭配,沿着玻璃幕墙处的植物景观,在寂静氛围里增添一份自然的情趣。通过红酒雪茄区与大小贵宾包房贵宾接待室相互连接,使不同贵宾之间也能相互交流。 低彩度照明单品与仕女画作, 勾勒出随性却蕴藏精致细节的场景, 以极具东方韵律的场景和现代的演绎, 形成一个人文风尚的娱乐空间。 将东方审美的编织意象转化为当代符号, 与各空间的主题、色调交相辉映, 呈现出了一个跨越时间的娱乐休闲空间。 萃取传统文化精髓, 传承自然美学风范, 素雅的色调,朴拙的物件, 形成了古色古香的灵妙意趣。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