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联盟官网-设计师互动平台 

25高清案例 施工课 风水课 设计师证书申报通道

大象设计

积分:175

私信

既下山·大同是极具挑战的度假酒店项目——它位于大同古城的显要一隅,却缺少绝美直观的景致可供借鉴或攀附。酒店建筑必须找到恰当的姿态,叙述厚重历史,融入古城当下,构筑一个能与大同2300年岁月对话的文化场域。

——张晓晓,既下山·大同 主持建筑师


▼城墙与酒店


大同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魏与辽金的厚重历史在此写就,留下云冈石窟、应县木塔、善化寺等杰作。近代,大同迅速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度被尘封。2008年以来,“一轴双城”格局的提出,揭开了古城文化复兴的序幕,历史名城的光彩正在重新显现与焕发。

▼古城中的酒店,显与隐


既下山·大同的建造便处于这一历史进程之中。酒店所处的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大同古城的东南隅。不同于宏大地标的修建工程,东南邑的建设以“活态传承”为引领,更关注于微观层面的内容和运营,目标是打造一个大同的文化会客厅和城市目的地。既下山·大同的建设与东南邑的成形,乃至整个古城的再生相伴相生。goa大象设计作为酒店的建筑设计方,与既下山携手走过五年,参与了酒店实现的全过程。

▼酒店一瞥


1.与古城共生的酒店
A Hotel in Symbiosis with the Ancient City
北魏平城(即今大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有计划地推行里坊制的都城。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隋唐长安城整齐划一的里坊制,其源头就在北魏平城。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徐达的增筑工程则奠定了大同古城延续至今的里坊格局、街巷系统。

▼大同城地图





2019年,当酒店最初立项时,在古城蒙尘的表象之下,珍贵的古代城市规划遗产清晰可见——尽管历经战乱,古城核心区古城仍保留着“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的棋盘式街巷格局,诉说着大同作为中国古代“里坊制”成型之城的历史。



在这样的条件下,既下山·大同面对着两个方面的使命:既是为旅客提供体验的场所,也是古城中重要的城市建筑。设计之初,建筑师明确主张:“对于古城肌理,应充分尊重,而非对抗。” 因此,酒店的建筑形态不与相邻街区做雕塑性竞争,而是完全融入古城格局之中,在里坊群落的尺度控制下,寻求内部空间的丰富变化。

▼项目草图


具体的策略体现在三个方面——酒店整体为一组“均质中作变化”的院落,建筑与院落的尺度关系延续自古城肌理;酒店的北立面、东立面面向城市道路,呈现山西高台大院的形象,为来往路人提供生动的城市景观;内置的美术馆面向东南邑步行街开放,完成酒店与街区的友好接驳。

▼均质中作变化


不同于自然风景中的避世之所,位于古城一角的酒店并不追求“遗世独立”,而是以个性化的姿态与周边城市空间积极对话,重新定义了城市场所的气质。


▼酒店南立面直接面向东南邑街区


2.明镜除尘,古今对望
Clearing the Mirror: A Dialogue Across Ages
大同拥有长达2300年的厚重历史,作为“三代京华、两朝重镇”,融汇了西域文化、佛教文化与边塞文化。极致的地域文化正呼应既下山“抵达内心的边境”的愿景,但如何如明镜拂尘一般,深入触及大同的文化内核,却值得设计时深思。

▼中轴一进院俯瞰

完全以仿古方式复建一座明清院落,并非良策。酒店毗邻真实的历史老宅,若新建筑过度模仿古旧风格,反而会使老建筑失去其独特身份。况且,千年大同历史厚重,选择任何一个时期的风格作为复刻对象都不够恰当。

▼中轴一进院

建筑师以“匍匐”的姿态开启设计。“匍匐”不同于“趴着”,也不同于“直立”,要贴近历史的基底,同时保持对望的距离。酒店被视作一座吸收传统的当代建筑,既叙述厚重历史,又诠释古城当下的生机。以引领者的站位,牵引古城面向未来的文旅业态升级及生活方式变迁。

▼由外而内,酒店的空间体验

▼由外而内,酒店的空间体验

最终的设计从民居、地景、气候三个关键词出发,用“古韵新生”的方式,构筑一个能与打通2300年历史对话的文化场域。

▼东南邑与既下山·大同

3.外雄内秀的当代院落
Contemporary Courtyard, Majestic and Refined
场地西侧1/3占地为明清古宅,设计予以原样复建,作为古宅客房和餐厅包厢使用。新建主体则被视为一片继承山西民居传统的当代院落,设计提取山西大院“外雄内秀、五进穿堂、庭院深深、深藏不露”的内在特征,转译为当代表达。

▼新旧区域关系

地基抬高,在有限的建筑高度内实现北方高台建筑的雄浑感;引入流水,使楼、院、巷、廊的组合不显逼仄,灵动秀逸,别有洞天;十字轴线和五个主要庭院则作为空间骨架,串联大小空间。

▼中轴一进院与二进院

抵达客房的体验被精心设定为层层递进的时空戏剧:大堂庭院以现代几何语言融合大同石窟地景,给人以对望北魏平城历史与丝绸之路的文化冲击;信步向前,铜门打开,幽深的院落水面如镜、帘幕漫卷,将情绪带入山西民居的想象;登高瞭望,城墙与城门依稀可见,古今对望。五进穿堂,流水回环,关于大同的印象一进一进打开。

▼中轴一进院与二进院


从甬道到夹院,从过街楼到合舍客房,所有虚实体量皆在尺度设定上遵循传统形制,而在具体形式上结合几何构图予以简化,在材料构造上使用当代做法重新演绎。古韵新章,独属于山西民居的空间场景被赋予当代意涵。

▼中轴三进院

4.厚重雄浑的大地之声
The Profound and Mighty Voice of the Earth
如果说山西民居见证大同的风俗日常,石窟艺术则是自平城时期以来的文化命脉所在。石窟不仅仅是宗教的呈现,更是大地艺术(Land Art)的先声。以山体为基、以刀斧为笔,创造人类文明与天地自然的对话。

▼大堂区域是秩序的变奏

设计对石窟这一大地艺术的致敬,集中体现在公区。大堂区域,建筑的平面在严整的方正格网中变奏,斜切的单坡屋顶,既呼应场地边界的原始斜线,也强化建筑的雕塑感和几何感。庭院中的几道斜向石墙、缓缓抬起的场地、高起的采光塔,将人带入北方边境苍茫辽阔的意境之中。庭院与大堂的起伏地坪自然形成地下美术馆的错落天花。

▼大堂庭院:无相庭


作为整座酒店体验的高光,地下泳池则如同从天然山体中凿刻出来。巨大的斜壁从地上一直延伸至地下,其上的壁画由云冈研究院主持壁画修复的艺术家高平传老师创作。当天窗光线投下,水光在斜壁上的壁画上跃动,留下天然洞窟般的质朴体验。

▼泳池的壁画与光影

▼泳池的壁画与光影


5.响应当地的色彩与光线
Palette and Light Echoing the Local
大同常年干燥、空气能见度高、太阳高度角低。在城市的转型过程中,环境治理效果显著,空气质量连续五年保持山西全省第一,“大同蓝”已然成为大同的环境名片。这些气候特征决定了大同“光烈影锐,澄明爽廓”的光影环境,为既下山·大同的建筑设计细节提供了重要依据。

▼墙与巷道

整体色彩设定,是在古朴、沉着的背景中跳脱出“晴空下的一抹赭红”。屋顶为当地筒瓦、陶土平板瓦的原色,主体墙面为青灰砖、石材、土坯、水泥的本色,地面多采用青石板及青砖。门窗与局部饰面相对艳丽,采用赭红、橘、芽绿等。

▼光影、材料与色彩

▼光影、材料与色彩


利用不同材料的着光性与色彩,为空间创造光的氛围:景墙的镂空格中藏有弧面实体,在日光之下有佛影幢幢之意味;弱反射性的瓷砖在晨光夕照之中,将色彩弥漫于廊道;木质吊顶成为水光潋滟的画布。

▼ 既下山·大同的晴与雨


而酒店给旅人的最特别的礼物,则来自七八月唯一的雨季。急雨与晴空的切换之间,深邃冷峻与瑰丽浪漫也在酒店的每一个庭院中切换。骤雨初歇,对望城楼,古与今在烟云散尽后交融。沉默砖石背后,历史滚滚向前,千年大同正以更为自信、开放的姿态,看向下一个十年。





▼总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项目名称:既下山·大同
项目地点:山西省大同市
设计/竣工:2021/2025
建筑面积:11,500㎡
业主:华夏江鸿(大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goa大象设计
室内设计:CCD郑中设计
软装设计:尚壹扬设计
景观设计:山山园林
施工图设计:重庆联创建筑设计
摄影:陈曦工作室、雷坛坛、许炎华、蒋玉敏
首图:陈曦工作室

 

 

大象设计

积分:175

私信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课程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加微信群

只欢迎设计师加群,做广告的一律不允许,加群请先加微信:snsjlm0

官方微信

关注微信锁定精彩,每日推送精选案例或资讯,公众号:snsjlm!

领取资料

免费领取今年最新设计素材,请联系微信:snsjlm520!

奖项证书

打通协会设计认证通道,提供证书申报服务,微信:13436879894!

  • 联系客服
    •   QQ 44247496

    •   13693232461
    • 工作日:早9点晚6点


      备用联系:15011229364(电话/微信)

  • 二维码

    官方微信/小红书

    关注室内设计联盟

    •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关注本站公众号
    • 小红书

      关注小红书
  • 发布
  • 收藏
  •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