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习呢? |
赞,期待你的更多大作! |
oobeike 发表于 2015-1-12 10:36 最近都好忙,加上公司网上不给力,有时间一定去参观下您的空间,如果有作品的话会交流的~ |
刘建国 发表于 2015-1-10 11:14 解决办法非常简单啊,先说有计划前提下背面花格饰面并使电视挂墙时。主要是在预计安装中预计安装挂架的位置提前镂空出安装挂架所需空间。并用同样材质实木线条对镂空区域进行封边收口。方法意在使镂空雕花与电视挂件不相互接触。避免挂件压在线条上导致其变形。 当然还有种情况就是如果预先方案时没准备使用挂架,但花格安装完成又临时决定要安装挂架的话,笔者虽然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但能肯定这样的情况就稍微有点麻烦了。只能再次大胆设想下,并建议两个思路的方案,第一,肯定是对花格切割,并安装挂架,。此思路缺点是:虽然花格安装完成后,通过胶和枪钉固定会很牢固,但难免因为切割后的实木断面存在,失去油漆保护后很容易发生变形,开裂情况。如果必须使用这个办法,建议切割断面后,也要进行措施隔绝实木直接与空气接触。密度板雕花不建议用这个办法。 第二种思路,就是在花格线条的缝隙中打孔安装膨胀螺栓并用两个螺母夹住挂件的钢板,内侧螺母起到限位作用。外则螺母起到拧紧固定作用,保证挂件使用的螺栓固定牢固,再悬空固定住挂架钢板于花格之外的。这个思路就是想办法把挂架安装用的螺栓先固定牢固,在尽量将每根螺栓与挂架钢板固定牢固。。。但毕竟是两个螺母夹住中间的钢片肯定容易出现松动情况,所以建议能尽量多的安插螺栓数量来靠尽量多的点分担重量吧。当然如果原有安装孔与花格空隙存在不能对应的情况,就还要对挂架钢板上的孔进行改造了。 不知道俺对临时情况发生时的解决方式是否正确,欢迎大家讨论。 |
@初吻给了奶嘴@ 发表于 2015-1-2 19:57 好的。谢谢你! |
NO.1 发表于 2015-1-2 18:16 强大谈不上,因为人笨,所以就要使劲去琢磨。而且觉得沟通交流是个良性循环,也许我现在遇到的问题,也是新人未来要面对的,我把它们呈现出来,即使我走的路不对,我也能让更多和我有相同想法在尝试的朋友有前车之鉴。如果我绘画的习惯模式可行,当然也能让更多的人学习,同样,也许这些问题早有前辈已经尝试了解决的更好,我在这也能获得更多见多识广高手的指引不是。 你所说到的刚开始谈客户并现场手绘。首先这个决定就是是非常有勇气和远见的决定,客户面前展示,会有不完美到完美过程,这个过程极为享受。因为客户面前既要与其沟通,脑中又要思考方案,还要注意控制笔触,透视,属于大小脑并用,左右脑其上阵的状态,加之客户面前会让你越发拘束谨慎,紧张,这些又能麻木你的大脑,重要客户可能会紧张的一片空白。想想如果你能轻松驾驭这样的状态,那进步的可不简单是手绘,包括敏捷的思维,更好的谈判逻辑性。遇暴风骤雨也不乱阵脚的定力,尤其定力,对谈判的作用,你懂的。不妨试试我最新帖子里说到的一个节点反出整个房间手绘图的方式,来先自己练习。适应了在拿出来见客户。因为这种情况谈判中很容易出现,相比在客户面前白纸起稿的去画个效果图。给客户画某个部位的节点剖面时,再带出幅效果图,是不是切入点更自然?虽然是反向画图,还是从不知那个点开始,而且角度可能并不好处理等诸多难点,但若掌握好。即使是高端客户年多识广也会对你心里暗自加分。若是普通的客户这项技能绝对是个必杀技哦。轻则心声崇拜,重则兴奋过度口吐白沫……玩笑了。你可以参考郑孝东老师的作品集,里面很多作品都能完成反推,而且他的透视,太棒了。 |
@初吻给了奶嘴@ 发表于 2015-1-2 16:53 刚刚看了你的元旦特辑,还有你其他的作品。您应该是我的前辈了。你说的这些问题不相矛盾的,900的视点高度,它所体现出来的就是空间感,当然绝对的保证空间比例的前提下,要不手绘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我现在也是在学习手绘谈单,是在客户的面前直接勾勒出大体的空间,包括家具的比例,这仅仅是在现场谈单的时候。您说的1200高度,甚至是俯视的角度,那么需要花费的时间相对来说会多一点,因为视点越高。画的面就越多。当然。站在客户的角度。自己花费一定时间的基础上。我还是赞成您的画法。这样客户看的更加清楚。其实手绘不是画面美。只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切入点。能够表达结构的,都是好手绘。以后要向您学习。你的俯视图很强大。 |
NO.1 发表于 2015-1-2 14:02 附,我通常也会和我的同事及助理讨论类似的问题,他们也会提出您说的视角问题。但相信在我对自己实际需求的解释后应该会有了解为何我会选择类似一些效果图或者实景写真的视角高度来习作了。 以及刚才有一点忘记说了,个人觉得800视角还有一个问题也挺棘手,就是800视角虽然会让房屋空间感更好,显得层高更高,设计更大气等一些优点,但是视角偏低是以增大了上半部分空间的透视角度换取来的。这样的直接后果是让立面造型到了上半部分变形问题有些突出,这样就是我效果图中一些主要造型墙面直观上的样子和真实完成的样子差别很大,至少在客户洽谈中的确有这样的问题。因为大部分客户并无很好的专业培训,对透视的理解并不如我们强烈。很多客户往往会在意画中背景墙的样式并记在脑中,当完工时,现场发生过好多回不同客户分别提出实际背景墙的效果和我当时作方案(指效果图)有些不一样,是哪又说不上来。后来经过和同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是客户现场绝对不会坐下来取个和800视角类似的角度去看,而是会站在造型面前,就是这视角的高差,给客户造成了上述疑惑。笔者比较喜欢换位思考。所以才会衍生出这些土办法的改变...不知能否在大家集思广益下有更好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