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联盟 

 24高清案例 新媒体课 创业课 设计师证书申报通道

神奇建筑研究室

积分:25

私信

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获客课
燕地方二千余里,
带甲数十万。
民虽不由田作,
枣栗之实,
足食于民矣。

——《战国策.燕策一》

▼项目概览

15世纪初的一段时间,昌平州下辖的黄花镇到处忙着修筑长城。在西水峪附近的无名溪谷中,人们在半山腰辟出一片平台,把无数粗凿的黄石运了上来。据推测,这里似乎要建造一道封闭溪谷的隘墙。但不知什么原因,工程停了,黄石只是散乱得堆成一道石垄。

▼项目与周边环境概览


其后的几百年,这里种上了许多栗子树,人们在浓荫下生活劳作,每年秋天,方圆百里的谷地,都会被毛绒绒的栗壳覆盖。

▼《四镇三关志》(1574年)中的黄花城和西水峪与西水峪山野中的隘墙遗迹



2019年,我们来到这里时,平台上驻扎着一支基建队,他们搭盖了三四间工棚,各种建筑材料和设备满地都是。不过凌乱之间,几十棵老栗子树依旧繁茂。最大的一棵,需要三个人才能环抱。

▼2019年基地工棚布局及拟建帐篷营地位置&2019年基地内的基建队工棚

向工棚学习
Learning from the Sheds

业主希望在这里开辟一片营地,利用梯级台阶,安设若干组帐篷。为了服务营地,台上还需要建些固定设施但由于建设的限制,这些早年随意搭设的工棚,已经锁死了新建筑的轮廓。

▼匍匐于山间的满栗台,既遵循了原有工棚的布局,又创造了人们与风景连接的模式



对于想自由勾画蓝图的建筑师,这个消息令人沮丧。但仔细了解这些工棚后,发现工人们才是山地生活的行家。他们懂得哪里基础稳固,哪里能迎接更多阳光,哪里又能躲避呼啸的山风。而且他们很珍惜台上的栗子树,工棚都穿插隐蔽在林木之间。


▼“改建”前

▼“改建”后的南侧建筑,保留了建筑与道路的渐进关系



我们顺着这个思路,重新建构起场地。秋季这里落满栗壳的景象最为动人,那是燕山难得展示出的丰盈面貌,我们便将新建筑称为“满栗台”。“台”是中国古代一个含义模糊的建筑类型,它可以是人们观看风景的场所,也能是人们介入其中的方式。我们想在原有工棚的痕迹之间,重新建立人与风景的联系。



▼“改建”后的满栗台,“工棚”的特质仍然存留了下来

▼“改建”后的南侧建筑,嵌入了风景之中



▼“改建”后的西侧建筑,悬挑于隘墙遗址之上


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工棚的建造颇为随意,譬如屋面,只是顺应雨雪来向,选择了最方便的排水坡度;对于材料也因陋就简,利用其他工程的余料便拼凑出了立面。但这些权宜却获得了意外的轻盈与简约,塑造出一些山地建筑的自由特质。这里有很多东西值得学习。因此整个工程我们更愿称其为“改建”。



▼新建筑的细部


▼以雨棚和围墙为中心重新组织的中部庭院


▼以雨棚和围墙为中心重新组织的中部庭院

▼“改建”后的北侧建筑,临山体一侧开辟为独立院落

▼“改建”后的北侧建筑一层客房


▼“改建”后的西侧建筑,西墙是明代隘墙遗迹,新建筑已与遗址本体脱开

▼“包裹”前后的木剪力墙结构

▼北侧建筑二层客房均开辟大窗朝向溪谷


▼满栗台建筑局部

▼二层客房的冬日景观








木造物与新遗迹

Wooden Structures and New Relics

由于山地的建设限制,整组建筑选择用木材建造,不大的体量中,我们组合使用了木框架和木剪力墙两种形式。

▼满栗台南侧大厅,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木造殿宇



木框架部分我们有意避开了传统木构的形式语言,比如,平面上采用了偶数开间,立面也呈现非对称的形制,挑檐部分则放弃了木构,以更轻便和真实的钢结构去实现。

▼满栗台南侧大厅内景


▼满栗台室内悬挂匾额“何时旦”,语出纳兰性德《黄花城早望》



木剪力墙部分,则着力展示“包裹”这一动作自身的逻辑,让建筑在包裹中获得对应的重量感。上部的屋面用金属波纹板重塑了建筑的外观。它的细部借鉴了原工棚的形式语言,让这种包裹更符合材料自身的建构脉络。我们希望“满栗台”是属于当代的木造物,当代的技术特征是它的底色。


▼满栗台局部结构与构造模型


▼建设中的中部庭院与二层客房


▼满栗台局部

▼通过旧红砖墙体串联的建筑单体

当这里还是工棚时,工人们会从老石堆上捡拾一些黄石去砌筑下槛墙和房子的勒脚。改建过程中,我们用周边村镇拆卸下来的旧红砖,将互不相连的建筑单体,在一层整合起来。各类斜墙重新妆点了建筑的轮廓,盘桓在台地和林木之间,形成了一个与木屋异质的人工层次,让它们获得了某种纪念性,形成了属于这个时代的“遗迹”。



▼通过旧红砖墙体串联的建筑单体




▼提洛岛伊希斯神庙遗迹与满栗台建筑景观

▼露台与屋面形成了连续的景深关系

重构画意

Reconstructing Artistic Conception

一千多年前,画家范宽默想着冬季的北方山川,画下了《雪景寒林图》。十个世纪后,燕山角落的某道溪谷的中,出现了类似的场景。与其说是有意布置,不如去感谢当初建造工棚的工匠,他们为建筑找到了最合适的构图位置。

▼左图:宋.范宽《雪景寒林图》,右图:雪后溪谷中的满栗台

▼宋(传)郭熙《雪山兰若图》局部:林间楼阁,右图:栗林间的满栗台


画意是一种对想象力的描述,更是一种凝结了无数经验的观看习惯。我们希望建筑的形式是新的,但与土地结合的模式却是令人熟悉的。我很喜欢清代画家李世倬的《观画图》。画中文士高举酒杯,试图与画中人对饮。画家将原本在处在同一平面的两组人物,安排在一道倾斜向上的轴线上,形成轻微的仰视。我觉得这是很妙地观看风景的方法。在满栗台的空间中,我们埋设了许多这类关系。

▼清.李世倬《观画图》与满栗台二层客房室内空间

▼二层客房室内空间

其实,在李世倬出生之前,词人纳兰性德便这样去注视身边的风景了。有趣的是,他极可能在1680年来到过黄花城一带。据说他的职责是为朝廷牧马。想来满栗台下这道溪谷,他应是到过的,而山腰间的栗子林,他见到的应该比我们见到的更为繁茂。就在那年,一个初冬的拂晓,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点绛唇·黄花城早望》
五夜光寒,

照来积雪平于栈。

西风何限,

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

不觉成长叹。

何时旦,

晓星欲散,

飞起平沙雁。






我也在满栗台上等待过黎明,却从未目睹远处沙洲上飞起的大雁。我有时会想,如果那个清晨,二十六岁的词人在山径间偶然瞥见了这座房子,他会是怎样的反应呢…

▼满栗台首层平面图

▼满栗台南侧大厅剖面图

▼满栗台剖面关系图


▼西侧建筑与隘墙遗址剖面关系图

项目名称:满栗台
设计方:神奇建筑研究室
公司网站:http://www.wonder-architects.com/
项目设计:2021
完成年份:2023
项目地址:北京.怀柔
建筑面积:500㎡
设计团队:朱起鹏、张天爱、金泰霖、王舒欣、范闰婷
摄影版权:朱雨蒙
业主:Adventure Park (AP探险公园)
木结构深化及施工:北京欣南森木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24高清案例 户型优化课 创业课 设计师证书申报通道

神奇建筑研究室

积分:2065

私信

    • 昆明海晏客堂 | 雁飞建筑事务所 + 筑象建筑工作室
    • 杭州淞下有间茶 | 零墨筑造
    • 莫斯科Moscow公寓 | KATERINA SAFRONOVA
    • 成都JASON WU 全新品牌空间 | SLT设计
    • FRANK restaurant | DA bureau
全部评论
沙发
laozhangsheji 2023-12-5 08:57 来自: 山东淄博
666666
板凳
水巨留 2023-12-5 11:58 来自: 广东广州
感谢楼主分享!!!
4楼
再见杨柳 2023-12-6 06:52 来自: 中国
感谢楼主的分享
5楼
B.sky 2023-12-6 16:40 来自: 北京朝阳
一股甲醛味!!!!
6楼
旭友 2023-12-7 09:07 来自: 中国
7楼
anhui_wan 2023-12-7 16:19 来自: 安徽合肥
感谢楼主的分享
8楼
续£写 2024-1-20 16:28 来自: 湖北武汉
  还可以,就是周围有些荒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加微信群

只欢迎设计师加群,做广告的一律不允许,加群请先加微信:snsjlm8

官方微信

关注微信锁定精彩,每日推送精选案例或资讯,公众号:snsjlm!

我要设计

如您需要设计,免费为您对接最适合您的设计师,电话:15011229364!

设计证书

打通协会设计认证通道,提供证书申报服务,微信:13436879894!

  • 联系客服
    •   QQ 44247496

    •   13693232461
    • 工作日:早9点晚6点


      备用联系:15011229364(电话/微信)

  • 二维码

    官方微信/小红书

    关注室内设计联盟

    •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关注本站公众号
    • 小红书

      关注小红书
  • 发布
  • 收藏
  •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