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岩石区 ©大川又
野有集海景露台 ©大川又设计单位 实在建筑设计工作室 建筑设计 WJ STUDIO万境设计 项目地点 浙江舟山 建成时间 2025年2月 建筑面积 4318.99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嵊泗列岛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境内,地处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共有海岛193个,其中有居民海岛9个,无居民海岛184个。多年来舟山群岛以国际海洋度假胜地为目标,不断升级客运网络及吸引各式各样的餐饮及酒店入驻。
区位图 ©SZ-ARCHITECTS本项目位于嵊泗列岛中的黄龙岛上,离嵊泗列岛本岛只需坐15分钟船程即可到达。黄龙岛因山势雄伟,土呈黄色,远望似黄龙蟠海而得名。对于舟山群岛,知名度比较高的可能是朱家尖、普陀山、东极岛等,嵊泗开发的比较晚,但因为其商业化没那么强,更加悠闲避世,近几年热度也在逐渐上升。 酒店选址在黄龙乡东嘴头村的旧灯塔旁,三面环海,紧邻礁石与赤膊山景观,坐拥270°无遮挡海景。
项目鸟瞰(建筑设计:WJ STUDIO万境设计) ©唐徐国酒店占地4000多平方米,历时6年,建筑设计由WJ STUDIO万境设计操刀,以黄龙岛特有的岩石为灵感,以“与自然共生”为核心,将建筑嵌入礁石顶端,保留灯塔历史痕迹,并通过步道串联灯塔与酒店,形成海上博物馆般的沉浸式体验。我们在土建完工后受大乐之野邀请设计了酒店的室内部分。
项目鸟瞰(建筑设计:WJ STUDIO万境设计) ©唐徐国第一次到达现场是2023年的8月份,被一望无际的蓝色大海所震撼。而上岛必须在沈家湾客运码头先坐船到嵊泗本岛李柱山码头,然后前往嵊泗本岛的五龙码头再搭船上黄龙岛。客运滚轮分上下2层,游客可以在客轮的甲板上欣赏一望无际的海景,感受非常奇妙。
初到现场勘探 ©SZ-ARCHITECTS海岛本身由于山高路陡,平地比较少,因此古宅建设因地制宜,劈山筑基,依山而建。海岛民居的墙体都是用光洁坚硬花岗岩块石筑成,块块方石垒墙而建。石间的缝隙古时用沙灰粘连,现使用的是水泥拌黄沙,十分牢固。而本身较为偏僻的位置与特殊的交通情况使得设计不得不考虑整个项目的建造工艺及选材。
灯塔及建筑(建筑设计:WJ STUDIO万境设计) ©唐徐国业主希望在嵊泗黄龙岛上通过本项目促进海岛旅游经济,带动岛上住民的工作收益,形成良好的经济循环,也符合其一贯以来ESG的理念。由于场地在悬崖的礁石上,施工上无法使用大型机械吊装,因此所有材料必须控制尺寸,要求限制在两个工人能搬运的重量及大小。在接手时项目主体土建结构部分已经基本完成,设计需要优化建筑门窗的尺寸及比例,同时重新考虑外墙材料。而岛上极度潮湿的气候以及每年两次的超强台风对于建筑的抗风压性能及防潮耐腐蚀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中庭悬挑阳台 ©大川又
中庭卡座 ©大川又
三层中庭 ©大川又
酒店入口楼梯 ©大川又设计以岛上原有的石屋石墙为灵感,空间和材质里的隐喻都围绕着“石”来展开。通过耐火砖的拼贴与组合,作为整体大堂的装饰语言,当客人沿途经过一栋栋石屋之后进入酒店大堂时,砖的肌理能延续石屋墙面。同时,设计采用米色的肌理漆涂刷与砖块表面,与原本的石墙形成反差,也凸显出中庭裸露的礁石。砖铺贴时凹凸的进退关系使得原本由平面构成的图案被转化为立体形式,产生了光影。而耐火砖本身统一规格的尺寸极大地方便了运输及施工铺贴。
中庭二层入口 ©大川又
一楼岩石回响入口 ©大川又
中庭岩石区 ©大川又当客人踏入酒店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挑空区域和礁石中庭。设计将原本无法进入的礁石区缝隙填平,用碎石子及土建做基础时留下的碎石块作为石板路使用,让客人可以通过楼梯逐步深入礁石区,从平地到礁石,空间的豁然开朗让客人切身感受到尺度及光线的变化。中庭内,大尺度的礁石及透过挑空井字梁射入的阳光,营造出独一无二的光影效果,使客人在室内即可体验海岛独有的地貌特征,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微型岛屿之中。
一层岩石回响咖啡区 ©大川又
中庭井字梁天光 ©大川又二层中庭过道 ©大川又在中庭的挑空区域,设计通过调整不同的完成面尺寸来满足砖本身的模数,保证了砖不被切割从而整块使用,也使得视觉上有连贯性和统一性。客房的走廊墙面则采用了浅咖色真石漆,与吊顶的乳胶漆形成反差及对比。
排砖立面图 ©SZ-ARCHITECTS
二层中庭过道 ©大川又
酒店接待大堂 ©大川又经过与厂家的优化沟通,重新调整了门窗尺寸,降低了窗梁高度,将大面积玻璃分割为小份,这样既缩小了门窗面积,从而减少了日晒及台风来临时的超强风压对大面积玻璃的破坏性,同时也满足了室内空调管道吊顶的空间需求。施工期间,门窗在经历了两次12级台风后的确没有出现任何损坏及漏水的现象。
餐厅散座区 ©大川又泳池的设计上,将原本单边的无边泳池调整成了L型无边泳池,视觉上让泳池与大海连成一片。
无边泳池 ©唐徐国酒吧区域内,设计打开了原本封闭的玻璃幕墙,让客人可以毫无遮挡直面夕阳,直观感受那轮暖阳缓缓落入海平面中。
玻璃移门全开敞酒吧区 ©大川又
泳池酒吧区 ©大川又1号楼建筑外墙材料选择了200×500×30mm的小型毛石块垒砌,其天然质感与礁石相呼应,营造出质朴自然的风格。2、3、5号楼栋以及室内公区的石材墙面通过不同的拼缝手段,以300×600×15mm为模数在视觉上形成大板幅的花岗岩效果。其余室内外墙面则选用可快速喷涂的真石漆作为装饰材料,缩短施工周期。
客房走廊过道 ©大川又
客房入口 ©大川又公区地面则选用了米色天然大理石。通过同色不同完成面的手法来区分出不同区域的分割。
野有集海景露台 ©大川又
野有咖休息区 ©大川又咖啡区被设置在公区的东面,原本整片的固定玻璃改为4扇重型移门,打开之后模糊室内外界限,上岛的客人可以直面大海,享受日出的温暖。
夕阳海景露台 ©大川又
野有咖休息区 ©大川又由于建筑本身散落在礁石上顺坡而建,因此公区走廊长度较长,设计在分割玻璃幕墙后,于每栋楼的走廊位置按幕墙分割设置了靠窗卡座,让客人在酒店漫游的同时可以随时停下小歇,沿途欣赏窗外风景。
客房走廊吧台区 ©大川又
客房走廊卡座区 ©大川又
客房走廊休息区 ©大川又餐厅区域内,设计内退了包厢的外立面界限,形成独立的阳台,客人在用餐之余可以移步到阳台欣赏壮阔的海景。
餐厅包厢 ©唐徐国
餐厅海景 ©大川又
餐厅早餐台 ©大川又客房的设计采取两种风格,给客人提供不同的体验。其中3号楼客房及泳池酒吧区域设计选用橘色粘土方砖及橘色粘土空心砖作为主要装饰材料。墙面的空心砖在工艺上做了处理:常规的白色砂浆填缝填完后,用砂纸轻轻地将空心砖的砖体打磨出来,呈现出若隐若现的效果。
陶土砖亲子套房 ©大川又
客房墙面细节 ©大川又
酒吧墙面细节 ©大川又其余部分客房则选用柚木木饰面及300×300×18mm统一规格的米色大理石来装饰房间。设计将原本密闭在室内卫生间的泡池区域改成了半室外泡池,将建筑门窗内退至淋浴区,使客人在进入泡池时可以直面大海,面拂海风。
亲子大床房 ©大川又
LOFT客房卧室区 ©大川又
LOFT客房榻榻米区 ©大川又
LOFT客房玄关区 ©大川又
LOFT客房海景客厅 ©大川又
LOFT客房海景楼梯 ©大川又
LOFT客房卫生间 ©大川又
海景客房 ©唐徐国为了让客人更好的体验黄龙岛的自然景观,设计将原本封闭的卫生间打开,将泡池设计成了半室外的灰空间区域,使得客人在使用泡池时不受玻璃的阻隔,这样也解决了大面积玻璃运输以及在礁石上无法吊装的问题。在亲近自然的泡池中,客人可体验全方位的水疗服务,尽情享用海岛美食。
三层泡池夜景图 ©唐徐国
泡池 ©大川又作为岛上最大的度假酒店之一,设计设置了充裕的公共和私密空间,使用了丰富多样的材料,通过不同颜色、肌理和手工艺,定义了空间属性。花格粘土砖、空心砖、花岗岩等都巧妙地致敬了渔村的历史和文化,将岛屿的历史和当代魅力融合在一起。粘土砖、砂岩、真石漆、柚木木饰面等天然材料被运用在了项目的各个位置,从大堂中庭、客房到软装,这些材质不仅赋予了空间自然质朴的质感,更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进一步展现了项目与岛屿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庭栏杆 ©大川又
卡座 ©大川又
楼梯栏杆细节 ©大川又
座椅细节 ©大川又
拼缝细节 ©大川又近些年来,嵊泗县围绕“长三角海岛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核心定位,以生态保护为基础、文化赋能为特色、全域联动为路径,构建差异化、可持续的旅游发展体系,已经成为了国际旅游海岛。希望每一个来到海岛的客人能在岛上度过美好的时光,放慢脚步去体验海岛渔村所独有的景色。
平面图 ©SZ-ARCHITECTS
在现场协调施工问题 ©大川又
核对泡池高度 ©SZ-ARCHITECTS
现场增加窗洞,将远处礁石作为床背景 ©SZ-ARCHITECTS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大乐之野嵊泗黄龙岛灯塔酒店室内设计 项目地址:中国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黄龙乡东嘴头村灯塔旁 业主:上海山海有野酒店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内容:室内设计 设计方:实在建筑设计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张志坤、刘悦 设计成员:孔德勇、张文静、申亚宁、李道婷、徐桦、杨鑫 结构及机电顾问:周点龙
室内设计周期:2023年8月—2024年8月 室内建设周期:2023年10月—2025年2月 建筑面积:4318.99平方米 建筑设计:WJ STUDIO 万境设计 软装设计:湖州德清野有集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湖州德清野有集设计有限公司 灯光设计:马杰睿
施工方:上海野有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材料:米色花岗岩、小型毛石块、水洗石、贝鲁特大理石、柚木木饰面、真石漆、肌理漆、红色黏土砖、红色黏土空心砖、竹木地板 门窗:佛山瑞屋门窗REWOO 布料:parallel™ textiles 朴昕™布料 编织地毯:BOLON瑞典编制地板 水磨石:上海德匠水磨石Fodeco
摄影版权:唐徐国、大川又Mata Okaw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