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实地考察时,这栋住宅暴露出布局上的弊端——面积虽充足,却未能转化为舒适高效的生活体验。尴尬的位置让楼梯成为平面改造的桎梏,而地下室幽暗逼仄的格局,更让业主原本的“地下室恐惧症”无从缓解。
改造的核心是于原有占地范围内塑造更为开阔的格局,让室内与业主钟爱的后院自然衔接;同时赋予地下室明亮、宜人的特质,彻底摆脱传统地下空间的压抑感。原住宅的精神亦在细节中延续——西侧那扇框住枫树的大窗在原址重生,将倾泻的自然光引入玄关与新楼梯,并一路洒落至地下室,令其焕发通透与温度。
业主热衷于园艺,所以家自前院起便被繁茂的植栽环绕。临街立面上,悬挑楼梯轻触现有假山,仿佛新的主层自始便与环境相生。
1900平方英尺的建筑依托原有混凝土基础墙而建,高耸的单坡屋顶结合外露木梁与天窗,让紧凑的室内明亮开阔;南侧巨型推拉门将花园景致引入起居空间,并延伸至露台与户外厨房,实现室内外的流动与融合。
露台之外,西北向的花园依南侧小丘层层铺展,苔藓覆顶的叠石、蕨类与原生树木构筑出柔和自然的背景。大面积窗景将花园引入室内,配合天然材料的温润质感,让这座朴素的住宅兼具温馨与通透宽敞的气息。
浅色天然材质贯穿全屋,营造出统一而温润的基调;局部饰面的巧妙变化,则为空间注入对比与层次。白橡木橱柜、灰泥墙与硬木地板将上下两层有机串联,厨房与餐区的深蓝色橡木橱柜则凸显社交区域的独特氛围。下沉式日式玄关配备嵌入式木长椅与储物柜,形成脱鞋更衣的过渡场所;白橡木格栅屏风在玄关、主楼梯与客厅之间轻柔地过滤光影与视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