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案高清原图(3000X4000超大像素) 请拉到文末
建筑师 Conchita Blanco 的童年浸润在艺术的双重血脉中——西班牙画家祖父的调色板与巴厘岛舞者祖母的肢体语言。这份天赋并未导向画布或舞台,而是在木材的肌理与石材的孔隙中找到了归宿。
屋主 Sebastian Mesdag 与珠宝设计师妻子 Ayu Purpa ,则是将自然融入生命的践行者。他们在巴厘岛创立 Tian Taru 工作室,用植物靛蓝染制有机织物。“靛蓝不征服布料,” Sebastian 抚过深蓝布匹,“它邀请纤维共同呼吸。”当这对艺术家夫妇委托挚友 Conchita 设计住宅时,一场关于等待的建造仪式就此开启。
Tian Taru 靛蓝工作坊创始人 Sebastian Mesdag(左二)和他的妻子 Ayu Purpa(左一),以及建筑师 Conchita Blanco(右二)和她的丈夫 Avalon Carpenter(右一)
车停在稻田边缘时,一组悬浮的坡屋顶如折纸鹤群栖居大地。建造者 Avalon(Conchita 的丈夫)指向钢结构支柱:“我们先立起屋顶的骨架。”
颠覆性的营造逻辑就此展开:屋顶如巨伞撑开四年,雨水在檐下织成珠帘。Sebastian 在空地上播下来自河床的野生树苗,任其在疫情停工期间自由生长。复工时,火山石庭院中已探出发光的蕨叶,枝条缠绕成天然隔断。"房间布局和开窗位置由绿植长势决定," Conchita 指向客厅,"那株当年的幼苗,如今成了取景框。"
屋顶的双坡藏着光的密码:微妙的非对称设计,让晨昏光线斜穿入室,在柚木地板上流淌暖金,却将正午烈日柔化过滤。远望时屋檐折线与稻田缓坡平行延展,仿佛大地自身的褶皱。
In Praise of Imperfection
穿过日式庭院,火山岩地面蒸腾着雨后的湿润。下沉客厅如嵌入地面的透明方舟,整片稻浪被框成巨幅长卷。
Avalon 的手停在餐厅长桌的裂痕上——闪电状纹路贯穿柚木,蝴蝶榫如银针将断纹缝合。"印尼语中'永恒'与'柚木'同词,"他的指尖轻触凸起的木榫,"因为它经得起时间考验。我们接受木材开裂、变色、变形,这些不是缺陷,是材料在诉说故事。"这枚伤痕勋章被复刻至全屋:长凳的斜接榫、柱头的隐藏关节,成为空间的灵魂印记。
Kubu Taru 建造者 Avalon Carpenter(巴厘岛木匠工作室 Kalpa Taru 的创始人)
材料的本真贯穿始终——外墙的回收铁木随时间褪成月光灰,展现风化之美;日本匠人手漉的香蕉纤维纸天花,透光时如呼吸般起伏;河石台阶嵌于柚木,赤足踏过时触感冷暖交织。
名为"靛蓝"的房间是最动人的宣言。柚木墙面浸染五次天然染料,历经三周氧化才定色。"化学木漆会覆盖木材纹理," Sebastian 凝视蓝墙,"而靛蓝让木纹更清晰。"蕉纤天花滤下的波光在深蓝木纹上流动,仿佛水下森林。
屋主 Sebastian Mesdag
An Ecological Pact with Insects
当被问及如何应对雨林蚊虫,Sebastian 微笑指向屋檐:"看那蛛网上的露珠吗?相信昨晚它捕获了不少蚊子。" 他建立的生态平衡简单而精妙:倾斜的地势让雨水快速流经房屋下方,带走蚊虫虫卵;白昼门窗敞开迎接清风,日落前关闭卧室门窗。"我们学习与自然共处的节奏," Ayu 拉上纱帘,"就像接受雨季与旱季的交替。"
月光漫过 Kubu Taru(树屋)的屋檐,柚木散发出温暖的香气。Conchita 与 Sebastian 站在庭院,看铁木外墙浮起银斑。
此刻所有细节汇聚成河:所谓永恒,是四年等待树木成荫的耐心,是尊重木材裂缝的谦卑,是为蜘蛛留一席之地的智慧。当建筑学会与自然同频呼吸,时间便成为最忠实的同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