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山区的待泾村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人们依水而居,世代耕渔。随着临近的花开海上生态园的建设,这里的生活逐渐发生着改变。游客的增加召唤出新的业态,传统的农家乐难以再满足来自市区度假客的需求。为此打造一个新型民宿的试点和样板,带动周边农户的产业升级,成为花海民宿的缘起。  
▼花海民宿作为村落的改造试点和样板  
▼建筑与周边现状环境的融合  
▼美丽乡村建设下的江南水乡待泾村  
如何将千亩花海链接到江南水乡,是本次设计的切入点。我们总体上保留了原民居北面一层与南面三层的格局,以及南庭北院的形态。并依当地政策,在不突破原有建筑屋顶轮廓的基础上,对其平面功能进行重新调整。北侧的花海作为主景观面,主要让渡给二层和三层的客房区,用大开窗的方式,将花海景观引入室内。  
  
▼四季花海映衬下的民宿  
外挂楼梯作为整栋民宿最活泼的视觉构成元素,连接各类观景空间,走在通往三层的楼梯上,视线便漫游在花海与水乡之间。而这间民宿自身应该呈现出怎样的风貌和性格?建筑不应成为这个整体环境里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而是掩映在周边的环境中,若即若离。这是我们最初的设定。  
▼外挂楼梯  
 
由于这栋民宿本身是作为待泾村民宿改造引领者的角色而存在,我们不希望对现状江南水乡的基本风貌造成冲突性的影响。因此,继承粉墙黛瓦的基调,保持水乡民居的尺度,是首要原则。在此基础上我们提炼出花瓣的曲线形态,在楼梯间雨棚、共享休憩空间和建筑开窗形式上作出了局部突破,让异质化的形态点状穿插在整体风貌中,形成视觉冲击力和记忆点。  
▼从花瓣中提炼的曲线符号  
▼保留粉墙黛瓦的基调  
▼惬意自在的内部小院  
▼拱形空间为休息区增添趣味  
▼客房通过大落地窗引入外部景观  
▼曲线符号的穿插运用  
其次,在面向花海一侧的屋顶上,采用了点缀式的彩色金属瓦的设计,仿佛有数片花瓣飘落在屋顶上,以此丰富庭院内部的色彩层次。  
▼以花瓣飘落为概念的屋顶 
 
 
  
江南水乡与四季花海的邂逅,两种文化特质的交融,塑造了这座民宿特有的性格,希望这个简单的尝试能带给待泾村更多的美好。  
▼正立面夜景 
 
 
 
 
▼区位图  
▼轴测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三层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