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决建筑内部的噪声问题,首先要明确目标是减少房间内回声还是阻挡声音的进/出,这就出现了吸音和隔音两个不同的声学概念。
 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一起看看什么是室内吸音降噪设计:
 
 
 1、什么是吸音板?
 
 2、吸音板的施工工艺
 
 3、吸音板应用问题解析
 
 ps:本文干货满满,dop设计每天都会为你呈现新鲜干货,点个关注开始学习吧!文末有小编私家珍藏分享给你们哦~
 
 
 01. 什么是吸音板?
 
 
 
 1、概念
 吸音板,通常是指对入射声能有吸收作用(声能转换成热能),反射声能远远小于入射声能的材料。
 
 
 △ 吸音原理示意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板状的具有吸音减噪作用的材料,大多是一些蓬松多孔的材料。  △ 部分材料示意 
2、材料特性
  
a、吸音性强,具有降低噪音、减少混响、防止回声等良好的声学性能;
 
b、防火阻燃,可以满足不同空间或位置的防火等级要求;
 
c、具有装饰性强、防潮防霉、防腐防变形、保温隔热、绿色环保、耐久性强等优异性能;
 
d、施工便捷,应用范围广。
3、材料类型 
吸音板的类型丰富,样式繁多。比较常见的有矿棉吸音板、木丝吸音板、槽木吸音板、穿孔木制板、穿孔石膏板、铝穿孔吸音板、布艺吸音板、聚酯纤维吸音板等。
 
a、矿棉吸音板
 
 
 b、木丝吸音板 
 
 c、槽木吸音板
 
 
 d、穿孔木制板 
 
 e、穿孔石膏板 
 
 f、铝穿孔吸音板 
 
 g、布艺吸音板
 
 
 h、聚酯纤维吸音板 
 
 02. 吸音板的施工工艺
 
 
 摄影:存在建筑
 
 吸音板材料主要应用于室内吊顶及墙面工程,下面就分别看看吸音板吊顶及吸音板墙面的具体施工工艺吧!
 
 
 1、吸音板吊顶
 
 吸音板吊顶,简单概括就是“龙骨框架+吸音板”吊顶,即以轻钢龙骨作为支撑结构框架,吸音板作为饰面材料的吊顶系统。
 
 
 
 吸音板材料不同,其吊顶的施工工艺也略不相同。下面就以室内工程实际项目中最为常见的吸音板吊顶——矿棉吸音板吊顶为例,来聊一聊其具体的施工流程。 施工流程为: 前期准备→弹线定位→安装吊杆→安装主龙骨→安装次龙骨→安装边龙骨→隐蔽检查→安装矿棉吸音板→验收整理 a、前期准备 ① 施工准备 准备好所需的施工材料及工具,同时要检查核对施工材料的数量、规格、颜色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② 基层检查及处理 需要检查顶面基层的灯槽、窗帘盒、通风口等处是否进行构造处理,基层表面是否存在污物、浮灰等影响吊顶安装的问题,若存在问题,需处理后再进行施工。
 
 ③ 其他准备 比如设计图纸、人员安排、人员技术培训交底等所需的准备。 b、弹线定位 根据设计标高弹出矿棉板吊顶安装的标准线。根据图纸要求,弹出吊顶主龙骨的位置,并从吊顶中心向两边分,同时标出吊杆固定点。
 
 c、安装吊杆 吊杆的位置确定好后,钻眼,安装胀栓及吊筋,一般吊顶为Φ8热镀锌全丝吊筋。也可以通过安装吊筋预埋件(角铁),刷防锈漆,与吊杆上端焊接的方式来固定吊杆。
 
 d、安装主龙骨 将主龙骨吊挂件连接在主龙骨上,拧紧螺丝,并根据要求吊顶起拱1/200,随时检查龙骨的平整度。房间内主龙骨沿灯具的长方向排布,注意避开灯具位置;走廊内主龙骨沿走廊短方向排布。
 
 e、安装次龙骨 配套次龙骨选用T型龙骨,紧贴主龙骨安装,主要分为明架和暗架两种形式。 ① 明架安装 指次龙骨底边露在板面外,吊顶板板头企口,龙骨底边卧在吊顶板全口凹槽内。
 
 ② 暗架安装 指次龙骨被隐藏在板面内,板材安装完成后,表面看不见龙骨。
 
 f、安装边龙骨 边龙骨可采用L(U)形镀锌轻钢条,与墙面用塑料胀管自攻螺钉固定,固定间距不应大于吊顶龙骨间距,通常为200mm。
 g、隐蔽检查 在水电安装、试水、打压完毕后,应进行隐蔽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h、安装矿棉吸音板 安装矿棉板时操作工人须戴白手套,以免造成污染。次龙骨明架和暗架两种不同的形式,决定了矿棉板的安装方式也不同。 ① 明架安装 将矿棉板直接搭在T型烤漆龙骨上即可,板背面的箭头方向和白线方向一致。
 
 ② 暗架安装 采用T型龙骨将中开槽矿棉板逐一插入T型龙骨架中,板与板之间用插片连接。
 
 i、验收整理 安装完成后,需进行验收工作,确保吊顶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标准,并确保安全稳固严密。验收合格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清洁整理。 j、注意事项 ① 施工作业前,要检测现场温度、湿度环境,满足要求后方可施工,以确保施工质量。 ② 吊顶高度、尺寸、起拱等应符合设计要求,龙骨吊杆不得与设备吊杆共用。  ③ 矿棉吸音板上的灯具、烟感器、喷淋头、风口等设备的位置应合理、美观,与饰面的交接应吻合、严密。 k、节点构造
 
 △ 明架构造做法示意 
 △ 暗架构造做法示意 
 2、吸音板墙面 吸音板墙面,简单概括就是“龙骨框架+吸音板”墙面,即以木龙骨或轻钢龙骨作为支撑结构框架,吸音板作为饰面材料的墙面系统。
 
 吸音板材料不同,其墙面的施工工艺也略不相同。下面就以室内工程实际项目中最为常见的吸音板墙面——槽木吸音板墙面为例,来聊一聊其具体的施工流程。 施工流程为: 前期准备→测量定位→排版裁切→安装龙骨→铺设吸音棉→安装槽木吸音板→成品保护 a、前期准备 ① 施工准备 准备好所需的施工材料及工具,同时要检查核对施工材料的数量、规格、颜色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② 基层检查及处理 检查墙面平整度,表面是否存在污物、浮灰等瑕疵,若存在瑕疵,需处理后再进行施工。
 
 ③ 其他准备 比如设计图纸、人员安排、人员技术培训交底等所需的准备。 b、测量定位 测量墙面实际尺寸,确定水平线和垂直线,确定基层龙骨的分格尺寸,确定电线插口、管子等物体的切口预留尺寸,用墨斗弹线,完成后进行定位复查。
 
 c、排版裁切 选出规格,厚度都要符合要求的板材,并进行预排版,按施工现场的实际尺寸计算并裁切吸音板,并为电线插口、墙内预埋物体位置的切空预留。
 
 d、安装龙骨 通常采用经防腐防火防虫处理后的木龙骨,根据设计要求及龙骨定位线,在墙面用电钻打孔钉木楔,待平整度、垂直度按要求调整好后,用自攻螺钉将木龙骨固定在木楔上。
 e、铺设吸音棉 根据需要在龙骨之间填满吸音棉,来增强吸音效果。
 
 f、安装槽木吸音板 每一立面应按照吸音板上编制好的编号依次从小到大进行安装(编号遵循从左到右、从下到上、数字依次从小到大选择),调整好各个板面的平整度,并用专用钉固定。
 
 g、成品保护 槽木吸音板安装完成后需及时清理,交界、转角部位做好软质保护条,避免污染和损坏成品,并设醒目告示。 h、注意事项 ① 木龙骨安装木龙骨含水率控制在12%以内,木龙骨应进行防火处理,根据设计要求,制成木龙骨架,整片拼装。 ② 结构墙体要按照建筑规范进行施工前处理,龙骨的排布尺寸一定要和吸音板的排布相适应,且龙骨表面应平整、光滑、无锈蚀变形。 ③ 槽木吸音板横向安装,凹口朝上并用安装配件安装,每块板依次相接。吸音板竖直安装,凹口在右侧,则从左开始用同样的方法安装。
 
 i、节点构造 
 
 
 在吸音板应用时,往往会有出现一些错误的做法,一些是材料使用的问题,也有一些是施工问题,如果不纠正错误、不解决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室内空间的吸音降噪效果。 1、吸音板和隔音板混淆 吸音和隔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吸音是将摄入的声能吸收消耗掉,减少反射声;隔音是将声音反射阻隔,减少透射,减弱噪声传递。
 
 
 
 吸音板与隔音板也是两类不同的材料,吸音板大多是用一些蓬松多孔的材料;隔音板大部分使用的是密实不透的材料。 
 △ 吸音板(部分)示意 
 对于单一材料来说,吸音能力与隔音效果往往是不能兼顾的。因此,把吸音板误称为“隔音板”是错误的。 2、使用了吸音材料,但构造做法有误 a、吸音材料设置位置错误 在实际项目中,经常会发现一些装修构造中将吸音材料放置在木饰面板或石膏板等密实性板材的后面(除非前面的板材比较薄,板后的空腔比较大,可以作为薄板吸声结构),通常情况下,这种做法是起不到吸音作用的。
 △ 吸音棉在木饰板后部,起不到吸音效果 
多孔性材料吸音的条件是声波能够进入到材料的内部,而上述的这种错误地将隔音材料的施工工艺用在了吸音材料上,使声音被设置在吸音板外部的密实性板材挡住了,无法进入到材料的内部,所以起不到吸音作用。 b、穿孔类吸音板后没做空腔 有些工程施工时会将穿孔板实贴在墙面或其他材料上,板后没有空腔,这种情况也无法起到低频共振吸音作用。 
 △ 板材后部无足够厚度的空腔,起不到吸音效果 
穿孔板组合共振吸声构造有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面板必须有一定的穿孔率,第二个必要条件是板后必须有一定厚度的空腔。 
 
 △ 板材后部应有足够厚度的空腔,可填充吸音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穿孔板的穿孔率不能太大,一般不宜大于8%,穿孔率过大或过小都起不到比较好的吸音效果。
 
 
 还有若是大面积过渡使用一些类型的吸音板,还容易导致高频过吸,使得声学效果适得其反。
 
 
 3、安装后刷油漆或涂料将吸音板孔隙堵死
 
 由于施工时将吸音板表面污损或为了美观性,会将板材表面刷涂一层油漆或涂料,某些情况下会将板面细小的孔洞封死(如使用矿棉吸音板、微孔石膏板等吸音材料),使声波无法进入到材料内部,也就起不到吸音的作用。
 
 
 
 
 因此,在安装这类易被污染的吸音板时,应尽量保持板材表面的清洁,在安装好后不再做其他处理。若想要有涂装饰面效果,可选用孔隙较大的板材进行涂装,也可以选用预涂装的板材或在厂家加工定制。 
 
 
 来源 | dop设计 像这样的知识点,在《室内设计联盟年刊》中,还有1000+个, 这些内容几乎涵盖了室内设计行业所有知识面。 包括设计通识,材料工艺,方案思维,入行解惑,软装配饰,灯光设计等模块! 欢迎学习,一年到头长期更新! 扫码即可了解 设计年刊 | 室内设计师系统学习充电站! 
 
 
 
 
 
 
 
 
 
 
 
 
 |